Archives 2021

膽管癌治療為何難治?血管和淋巴結侵犯是關鍵

本人於網路媒體,發表膽管癌的治療策略,名醫會客室/膽管癌為何難治?血管和淋巴結侵犯是關鍵,選擇專業的醫師,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,盡可能製造可以手術切除的機會,才能帶給病患最佳的存活時間、和生活品質。
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名醫會客室-膽管癌為何難治-血管和淋巴結侵犯是關鍵-032146032.html

圖:膽管腫瘤與鄰近器官相對位置/楊博智醫師手繪。

圖:膽管腫瘤與鄰近器官相對位置/楊博智醫師手繪。

膽管,是人體排泄肝臟製造膽汁的管道,而膽管癌,是從膽管內長出來的惡性腫瘤,大部分位於左右膽管的交會處,造成肝臟製造的膽汁無法排出體外,累積在體內,就會造成皮膚變黃,也就是所謂的黃疸。如果膽道阻塞無法解除,就會造成膽道內細菌感染、並且損害肝功能,最後造成人體死亡。因此,膽管這個構造,雖然只佔人體的一小部分,但是一旦出了問題,卻會造成人體危及生命的風險。

膽管癌常見的位置,位於左右膽管交會處,這個位置,背側有肝臟重要的肝動脈、以及肝門靜脈經過。膽管癌被發現時,常常因為腫瘤已經侵犯到這些重要血管,造成手術上切除的困難,以往,膽管癌有周圍血管侵犯時,常常被判定為無法手術切除,而只能接受化學治療和緩和性的支架置入,失去根治的機會。近年來,因為影像檢查設備的進步,檢查的影像精細度已經大幅提升,在手術前,可以更精確地判斷腫瘤和周圍血管的關係,即使有血管侵犯,也可以在手術前,判定侵犯的範圍,手術中,腫瘤連帶受侵犯的血管一併切除,再重建血管,達到根治性切除膽管癌的目標,延長病患存活的時間。

淋巴結轉移,是膽管癌是否能根治的另一個重要關鍵。在肝外膽管的周圍,有許多淋巴結匯集,癌細胞常常經由這些淋巴結,進行轉移。一旦腫瘤離開原有的位置,轉移出去,就比較難切除得乾淨,造成手術後容易復發,使得存活時間大幅下降。因此,手術中,必須按照國際規範,徹底廓清局部淋巴結,一方面能得知是否有淋巴結轉移,一方面,如果只有少數幾顆淋巴結有受到侵犯,也許還有可能切除乾淨。雖然抗癌藥物不斷在研發中,但是依照現今的醫療發展,外科醫師是否能完整切除腫瘤,對於膽管癌的治療成果,仍舊是最重要的因素。未來能否有其他輔助治療搭配手術切除,延長已經有淋巴轉移的膽管癌病患存活時間,目前仍在研究中。

膽管癌是否能徹底切除乾淨,血管侵犯、和淋巴結轉移,是兩大決定因素。這個疾病雖然困難,但並非完全沒有治療的希望。選擇專業的醫師,判斷疾病進展程度,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,盡可能製造可以手術切除的機會,才能帶給病患最佳的存活時間、和生活品質。

楊博智醫師簡歷

現職:

輔大醫院 器官移植及肝病治療中心主任

輔大醫院 一般外科 主治醫師

台大醫院 一般外科 兼任主治醫師

學經歷:

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

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

台大醫院外科部總醫師

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肝膽腸胃外科 主治醫師

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病院 肝膽胰及人工臟器移植外科 臨床修練醫師 (肝膽胰癌症專攻)

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部附屬病院 腫瘍外科 研究員(膽管癌專攻)


胰臟癌症狀介紹及胰臟癌的治療策略

胰臟癌的症狀是什麼?如何發現與治療?本人於網路媒體發表,關於胰臟癌的治療策略,名醫會客室/雙管齊下戰病魔,胰臟癌仍有存活機會,常見的胰臟癌手術如圖。

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名醫會客室-雙管齊下戰病魔-胰臟癌仍有存活機會-050802801.html

文/輔大醫院 器官移植及肝病治療中心主任 楊博智 醫師

近年來胰臟癌發生率逐漸上升,胰臟癌名列癌症死亡率前十名。胰臟癌因為早期並無症狀,往往腫瘤已經長大到一定程度,造成附近的膽管或胰管阻塞,才被發現,而這時腫瘤通常已經侵犯到附近的大血管,或是已經轉移到遠處其他器官,無法手術切除根治,造成死亡率大幅上升,素有「癌王」稱號,令人聞之色變。

癌症治療,首要目標就是要「根除」腫瘤,所謂「斬草不除根,春風吹又生」,如果無法將腫瘤徹底切除乾淨,很快地,腫瘤又會再度快速生長,侵犯人體,到處蔓延,侵犯重要器官,造成人體死亡。

而在大部分「根除」腫瘤的方法中,又以「外科手術切除」清除腫瘤的效率最好,因為手術切除,可以一次將全部腫瘤(或是幾乎全部)腫瘤清除乾淨,帶給病患長期存活的機會。但是,對於胰臟癌這種高侵犯性的腫瘤,除非早期發現,不然單靠切除腫瘤本身,並無法根治腫瘤。這時候,就需要靠兩大策略,來戰勝它:

戰略一:「外科手術徹底切除」,完整切除腫瘤,合併周圍淋巴結徹底廓清,必要時合併血管切除。簡單來說,就是把腫瘤周圍,可能跟腫瘤沾的到邊的所有局部組織,按照規範,盡可能地完全切除乾淨。這個戰略,可以說是把肉眼看得到、可以切除的腫瘤,完全都拿乾淨。好比清除地上的垃圾髒污,手術切除就像用掃把去清掃看得到的垃圾,對於單純的塊狀垃圾,可能可以清除乾淨,但是對於充滿灰塵的髒污,就無法清除徹底,這時候,就要合併下面的「戰略二」。

戰略二:「全身性治療」。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化學治療,利用全身性藥物,去殺死肉眼看不到、手術無法切除乾淨的腫瘤細胞,如果「戰略一」是掃把清除,戰略二就好比吸塵器,去吸掉剩下殘存的碎屑。

清除垃圾,必須「掃把清除塊狀垃圾」加上「吸塵器清除微小垃圾」,兩者互相輔助,才能完全清掃乾淨,缺一不可。胰臟癌的治療也是如此,手術先積極切除腫瘤,並且完整進行淋巴結廓清,再輔助全身性治療,將癌細胞徹底殺光。近年來更有針對可以切除的胰臟癌,先做全身性化療,之後再進行手術切除的治療方法,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成果。

面對胰臟癌,外科手術徹底切除乾淨,搭配手術(前)後全身性治療,積極對抗疾病,仍有機會戰勝癌王,獲得長期存活的機會。


名醫會客室權威的醫師認為膽道癌非絕症

本人接受網路媒體邀請,發表膽道癌的手術治療策略,希望可以幫助到需要的病人,一起戰勝膽管癌!名醫會客室權威醫師介紹,膽管癌非絕症 降低黃疸仍有機會根除。
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名醫會客室-膽管癌非絕症-降低黃疸仍有機會根除-221755048.html

文/輔大醫院器官移植及肝病治療中心主任楊博智醫師

膽管癌又稱膽道癌,是從人體膽管內長出來的癌症,最常好發於肝臟外的左右膽管交會處,因為此處有許多重要肝臟血管匯集,加上早期膽管癌並沒有明顯症狀,常常等到腫瘤已經長得很大,造成整個膽管阻塞,並且侵犯附近血管,造成阻塞性黃疸,人整個變黃,才被發現,然而這時的腫瘤,通常已經較難處理。

依照目前的醫療發展,手術徹底切除膽管癌,仍然是這個疾病唯一可以獲得長期存活的治療方法,其他治療,如放射線治療、化學治療、以及新興的免疫治療,目前都還無法獲得良好的療效。因此,追求手術切除的可能性,並且積極徹底切除腫瘤,是外科醫師一直追求的目標。

膽管癌的手術前提,首先是病人的黃疸(也就是血液中的膽紅素)數值,必須下降到幾近正常的數值後(目標是2mg/dL以下),才能進一步接受肝功能測試,去評估肝臟是否能夠承受切除手術,通過測試之後,才能接受膽管癌切除手術。因此,積極降低黃疸,病人才有機會接受根治手術。

以往,是經由皮膚穿肝的膽道外引流管,將膽汁引流出體外,藉此降低黃疸。近年來,逐漸改變成,經由內視鏡,從膽管於十二指腸的出口處,直接逆行性置放膽道支架,將支架穿過膽道狹窄阻塞的地方,到達上游膽管處,使得膽汁可以直接通過支架導管,引流到腸道內,降低黃疸,病患也不需要攜帶體外引流管,並且減低腫瘤藉由外引流管,擴散出肝外的風險。

68歲男性,因為皮膚變黃、全身疲倦而就診,血液檢驗發現黃疸指數已經高達28 mg/dL (正常值大約1.2mg/dL以下),並且肝內膽管明顯擴張,於肝外左右膽管交會處,有腫瘤阻塞,診斷為膽管癌。

圖:置放完膽道左右內支架後的膽道攝影

患者就診後,醫療團隊積極使用內視鏡膽道支架置放,於左右肝管內,各置放一根內引流支架,讓膽汁可以順利流到腸道內,花了一個月的時間,順利將黃疸指數降到1.9mg/dL,並且通過肝功能測試,評估腫瘤侵犯範圍,接受左半肝切除,順利完整切除膽管癌,手術後病患恢復良好,於術後第11天,即出院。以往膽管癌被發現時,因為嚴重膽道阻塞,黃疸嚴重,常常被判定為無法手術,但是只要積極處理,仍然有機會將黃疸降至可以手術的標準,進一步接受手術前評估,讓病患有機會接受手術切除,徹底根治腫瘤,進而獲得長期存活的機會。然而,面對這個棘手的疾病,必須按照治療策略,仔細耐心地和疾病奮鬥,才有戰勝這個疾病的可能。